首页 >> 五金螺丝

美若限制格里森机床对华出口将伤及自身V型卡箍

文章来源:沪马机械网  |  2022-07-11

美若限制格里森机床对华出口将伤及自身

据美国《国际先驱导报》近日报道,美国商务部负责工业和安全的代副部长彼得·利希腾鲍姆说,商务部准备在今年年底颁布新条令,对可用于军事用途的民用技术出口加强限制,其中包括飞机部件、电脑芯片和机床等的制造技术。这些条令扩大了对华禁止销售的商品种类范围,此外还包括必须经过政府特许才能出售的商品。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文件披露,具体涉及到的产品包括:英特尔公司生产的半导体装置、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出售的芯片制作设备、波音公司制造的飞机、霍尼维尔(Honeywell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的飞机部件以及格里森(Gleason)公司生产的机床等。

格里森公司在中国

格里森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全球最大的制齿装备生产企业,当今世界齿轮机床、复杂刀具领域的领导者。格里森公司对于这项提案的反应如何,记者首先采访了该公司在中国的总部——格里森国际营销公司(美国)北京办事处,一位女士接听了电话。她告诉记者,关于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一事,她已经听说了,但还没有得到从美国总部传来的正式消息。公司目前在中国的机床销售业务还可以。而当记者就此事做进一步询问时,她表示没有必要对此做出回答。

据了解,格里森公司的机床在中国销售情况良好,一位机床用户在谈到格里森机床时说:当然知道这个品牌,它是世界名牌啊。目前格里森公司在国内还没有直接建厂,而是与一些国内企业进行合资,已经正式签约的有哈尔滨第一工具有限公司,双方于今年6月协议组建格里森一工(哈尔滨)刀具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其中哈一工投资3043万元,格里森投资额为7100万元,中外双方股份构成比例为3:7。关于最新的合资情况,记者采访了哈尔滨第一工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表示,目前合资公司准备于9~10月注册,齿轮刀具的年产值计划实现6000~7000万元。

另外,据有关人士介绍,格里森公司与重庆一家企业正在商谈合资事宜,但具体合作条件还没有最后敲定。

格里森机床在国内会受何影响

为了解格里森机床如果受到进口限制是否会对国内客户产生影响,记者采访了几家该公司的用户。他们普遍对格里森品牌的认可度较高,并且认为即使格里森机床受到限制,也不会对他们的经营产生影响。浙江联合齿轮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不知道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一事。去年,公司购进21台套格里森的切齿设备,使用情况良好。即使实施进口限制,也没有关系,还可以购买二手设备。山东一家民营齿轮厂的设备科负责人在接受采访说,不知道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一事。几年前,他们从外省同行那里购买了一台格里森G24A机床刨齿加工电极齿轮,是二手设备。这台设备购买时已经使用了4~5年,而他们购买至今又运转了四五年时间,运行状况良好。

记者还采访了AMT上海技术服务中心的主任萧宏。他介绍说,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是美国机床及机械制造设备和技术企业的行业服务机构,目前已成为国际机床及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服务机构,现有会员385家,占美国机床行业总产值的85%以上。他表示,格里森公司是他们的会员,由于目前美国对华限制出口一事还在讨论之中,无法进行准确预测,所以目前协会还处在观望之中,尚没有具体的行动。美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技术限制出口,其实关键是对于计算机核心技术的限制,对于机床来说,影响还不是很大。再说,格里森公司是齿轮生产厂,如果限制出口的话,可能是高精密加工的齿轮会受到限制,而对于普通的齿轮估计影响不大。

限制出口是一把双刃剑

2000年以后,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近几年以来增长比例达到15%以上,并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进口国。愈益增大的中国市场对于国外的机床企业极具诱惑力,他们不仅把大量的产品销售到中国,而且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格里森公司在中国销售机床以及谋求与中方企业的合资合作行为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

而美国对于中国技术出口的种种限制,显然是与一般美国企业试图在华获取进一步利润的目标不相一致的。因此,有关专家的看法是,对华出口限制是一把“双刃剑”,在限制高技术流向中国的同时,也为美国国内厂商带来了巨大损失。据统计,目前由于美国对华实行了高技术出口管制,导致高新技术产品不能到达中国,最终形成了美国对华每年达数百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除了自身的商业利益受损外,美国还将在就业上使一些人失去工作机会,并扼杀在某些领域中的技术创新。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已经处在一个兼顾自由贸易和国家安全利益两难的处境当中。

外经贸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张汉林教授认为,对华实行技术封锁,损害的是双边贸易。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本身只是企业的微观行为,政府干预太多,只会两败俱伤。因为发达国家有限制,我们也会搞限制。最终只会造成双边贸易下滑。目前虽然30多个国家要对中国搞技术限制,但各个国家只会谋求自身的利益,并非谋求共同的利益。日本的汽车技术在中国失败就是先例。“关键是,中国还没有发展起来,一旦中国有了像美国一样的经济规模,看他们需不需要市场。”

智能疏散指示系统

大型节日彩灯

UKCA欧洲代理要求

不锈钢钢丝绳厂家

ROLADRIVE减速机